“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六天,走进抚松,解码人参产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吉林 更新于:2025-10-17 13:29
  • 润物无声8528

    来源:【中国吉林网】

    10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六天。

    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深入长白山腹地的“中国人参之乡”——白山市抚松县,沿着人参产业发展脉络,探寻这座千年参乡如何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翼,书写从传统种植到全球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篇章。

    万良人参市场:政企协同搭建产业 “引力场”

    参访团首站直奔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人参交易专业市场——抚松县万良人参市场,而参乡汇客厅作为市场的 “核心枢纽”,成为了解人参产业生态的第一扇窗口。

    步入汇客厅,人参酒、人参化妆品、人参保健品等近 300种产品琳琅满目,浓缩了3000余家商家的核心成果,全面覆盖人参初加工与精加工全品类,直观呈现抚松人参产业的丰富度与规模化优势。

    “汇客厅,关键在‘汇’。” 抚松县人参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德富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汇客厅不仅为企业搭建合作桥梁,更提供政策咨询、电商培训、法律指导、资源对接等全链条免费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我这个人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草药,体验不同的健康产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英国籍记者克里奇仔细了解各种人参产品,还品尝了拔丝人参和人参咖啡,他高兴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人参,“我知道它的好处,该有更多人了解它。”

    目前,参乡汇客厅已构建起人参产品展厅、客商沙龙、人参学校、汇客直播间等 6 大功能区,成为参企参户学习技术、洽谈合作的 “共享平台”,政企协同的发展模式,正为抚松人参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万良长白山野山参展览馆:千年文脉筑牢产业 “精神根脉”

    从产业前沿走进文化深处,参访团一行来到万良长白山野山参展览馆,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人参文化溯源之旅。

    “野山参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载体。” 王德富介绍说。

    据了解,我国人参应用史有4000余年,人参加工炮制药用起源于三国时期,在岁月中渐渐形成采参习俗、驯化野山参、栽培加工及保护传承等人参文化,构成了长白山人参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长白山采参习俗” 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抚松人参产业区别于其他产区的独特 “文化标识”。

    展览馆多元化的展览形式、各种珍贵的野山参实物展品,让参访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人参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是承载着东北地域文化的 “活化石”。

    “在来吉林之前,我对人参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它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潮新闻记者李沐子说,通过这次采访,她对人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了怎样初步判断人参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深的还有,一路从集安到抚松,沿途看见特别美的山水,我觉得吉林这片土地上,孕育出这么好的人参,也是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特别好的缘故。”

    生态赋能:抚松人参书写吉林现代农业新答卷

    从参乡汇客厅的产业协同,到野山参展览馆的文化传承,再到抚松县众多人参深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抚松人参产业的转型升级,正是吉林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延伸农产品价值链的生动实践。

    如今,抚松人参产品已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现代科技与松花江生态优势的深度融合——松花江优质的水源、洁净的空气、适宜的气候,为人参生长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 “命脉”。

    此次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不仅让境内外媒体见证了抚松人参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链的蝶变,更展现了吉林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在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下,抚松人参正以更强劲的姿态,书写着中国现代农业的 “吉林答卷”。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

    摄影 张秋磊

    初审: 赵新 复审: 齐智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